商院普法故事

深度报道:守护校园舌尖上的安全

发布者:普法网发布时间:2021-03-15作者:浏览次数:10

编者按: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多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在我国众多高校中,校园食堂的安全更是关乎千万学子的身心健康及未来发展。

每天就餐时间内,我校近万名师生会涌入食堂就餐,校园食品安全的保障工作尤为重要。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我校南北区食堂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食堂每天的消毒处理工作是否到位?食堂是否有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

三月上旬,大学生记者团深度报道小组实地探访南北校区食堂,深入了解我校校园食品安全情况。

安全第一,把好食品安全第一道关卡

校园的烟火气,在很多大学生眼中就是食堂窗口飘出的袅袅香气。新学期开始,位于我校南北校区的梅花餐厅和南苑食堂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点餐窗口外,同学们戴着口罩、秩序井然地排着队伍准备点餐;窗口里,食堂工作间内的工作人员们戴着手套、帽子、口罩、围裙,穿戴整齐地忙碌着,保障学校一万三千余名师生的饮食。

“煎饺、包子这些需要油炸的早餐不能放得太久了,我们得提前把控好制作时间。”负责早餐面食窗口的阿姨2017年来到北区的梅花餐厅工作,已经度过了四个年头。每天凌晨4点,天还没亮,食堂后厨就已经灯火通明、热火朝天。王阿姨从员工宿舍来到食堂,换了工作服后就和同事一起投入“过早”的战斗中。“早上7点开餐,我们得确保抢时间把早餐做好。学生早起上课不能等。”王阿姨说。

在记者采访时,运送蔬菜的车辆正好抵达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首先对整车外表喷洒了消毒水,门把手、轮胎、货箱门等角落都进行了细致的消毒工作,运输司机也进行了体温测量,消毒清洗。据食堂工作人员介绍,运输车在送出前和抵达校园后都会进行全面消毒,并上传带有水印的消毒照片至工作群,保证消杀工作到位。抵达后由专人进行菜品验收,这些蔬菜是从指定的蔬菜基地和批发市场进行采购,在检验过程中对农药残留度超标的蔬菜会立刻退回。“我们每天的蔬菜都是新送来的,都是新鲜的。学生们可以放心地吃。”负责卸菜的李师傅笑着说。

同样忙碌的还有南苑食堂主管余丹,凌晨五点,从汉南区湖北都市福地农贸的中央厨房出发的两辆食品运输车,装载着南区食堂一天所需的2000斤食材抵达学校,余丹得和同事们早早地等着食材运抵后检查、卸货、搬运、清点。

每天中午12点和下午5点半,是食堂人流的顶峰。刚下课的大多数师生在这个时候集中进入食堂就餐,如何让师生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是南北区食堂的一项重点工作。

南苑食堂厨师邵俊介绍,所有饭菜均为当天新鲜制作,没有售完的饭菜也会即使处理,不能继续售卖。“主要考虑是安全,一丁点儿的细菌钻了孔子,可能就面临很严重的后果。”邵俊说。为了避免浪费,后厨一般也会根据就餐人数及时调整供应量。“尤其是到了周末、小长假和寒暑假的时候,会做得少一些。我们也会及时和窗口的人沟通,如果没有到预期的人流量,后厨也会减少制作。”北区食堂负责人高清龙介绍。

同时,为全力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营造健康干净的校园食堂就餐环境,食堂所有员工均凭健康证上岗且每天进行体温测量,洗手池放置泡沫型消毒液、工作间每日消杀,深度报道组在探访时也发现食堂工作间里还放置了防鼠袋、灭蝇灯等设备,卫生保障措施一应俱全。

制度完善,落实食堂工作第一责任人

食材签收、餐具清洁、厨余处理、工具消杀、食堂管理,涉及菜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工作,在南北区食堂内部均进行了明确分工,确保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每天食材运输到学校后,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食品质检报告、核酸报告、农残报告,对比国家下发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查。”南苑食堂主管邵俊谈到。进行报告检查是保障食品安全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每天的工作中,邵俊会把这些内容作为一天工作的重点。

深度报道组发现,在我校南区食堂的餐具清洗区贴着一条醒目的标语:三洗一冲。针对每天学生们吃完饭后的餐具清处理工作,食堂进行了更加严格细致的管理方法。每次吃完饭后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收集,然后通过次氯酸钠消毒液进行三洗一冲的清洗消毒,最后放入消毒专柜,每隔80分钟就进行一次消杀,确保干净卫生。

晚上10点,北区梅花餐厅负责人高清龙会对梅花餐厅各个窗口进行检查,确保剩菜已经清理,以及厨具、地板的消毒工作:“我们对洗碗有严格的要求,先用洗洁精手工清洗一遍,将剩菜油渍清洗干净,再放入洗碗机进行更细致的清洗,经过两道清洗后再放入消毒柜进行紫外线消杀。确保碗、盘子等无异味,无残留。”

同时,食堂内部还设置了南北两个垃圾运输通道,分别运输生活垃圾和厨余垃圾,防止交叉处理滋生细菌。“食堂厨余垃圾的处理和餐具的清理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制定了明确的‘洗碗间管理制度’进行公示,并安排专人负责整理,不接触食堂内部的其他工作,让责任进一步的细分。”南区食堂经理叶凡说。

针对食堂卫生情况的检查工作,北区食堂负责人高清龙经常会带好口罩、工作帽不定时进入到工作间内部进行检查。一旦遇到苗头性问题,高清龙会第一时间联系到相关负责人处理,把威胁食品安全的情况从源头扼杀。

公开透明,保障社会监管第一透明度

考虑到冷链食品的特殊性,北区梅花餐厅所购冷冻食品均选择国内供货,经专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抽样检查后,保证安全后才会购买,进入仓库后还会定期做抽样核酸检测。为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冷库中的各类食品都是分开存放,生、熟食品不得与食品一起冷冻或冷藏。同时,切配间分为素切间和荤切间,待加工的肉类、蔬菜均分区域进行切配,刀具和案板上也用明显的颜色标识进行了区分。

采访过程中,深度报道组注意到,在每一个窗口旁边,都会有一个装着菜品、密封好的透明小碗。“每一份饭菜制作完成后,我们都会留存一小份,确保实现全链条闭环追溯。”高清龙介绍到。一般留存的饭菜样品会保留48个小时,以防万一。“我们把留存的小样放在点餐窗口,一方面展现了我们对食品制作安全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让在食堂就餐的同学们看到我们对食品安全公开透明的态度。”高清龙说。

在南区食堂工作间一条员工通道内,叶凡正在查看食品安全管理日常记录表。在这条通道三米多长的墙上,从“原料进货台账”、“员工培训表”到“虫害消杀记录表”排列有序的挂着18个食品安全管理的表册。“这是我们食堂日常所有管理情况记录,就是为了所有的员工都可以看到,也欢迎同学们做好防护以后查看。”叶凡说。

采访最后,叶凡还向记者介绍到,未来将在南区食堂的入口增加一个公开大屏,通过连接食堂内部的25个监控摄像,将拍到的照片播放在屏幕上,让每一个前来食堂就餐的同学都能够看见7个工作间内部的情况。

“食品安全是大事,今年南区食堂刚刚改造完,我希望借此机会进一步加深‘名厨亮灶’建设,让学校的每一个老师和同学都可以吃得放心。”叶凡充满信心地说。



(编辑 张思渊